2013年9月16日星期一

R M - CH-4 - LECTURE NOTES

第四章
問題形成
學習重點
研究過程的梗概
選擇主題和研究問題
將研究主題縮小為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時間面向
生態/區位謬誤

引言
社會科學研究者和實務工作者在試圖解決社會問題時,是開始於問題形成,包括意識到困難、界定困難、確定困難
接著研究者必須發展、探索、選擇可能的問題解決策略
最後,執行所選擇的方案並加以評鑑、推廣其發現
研究過程的梗概

第一階段:問題形成
意識到有些問題需要更多知識提出研究問題
須考量問題執行的可行性
決定並說明分析單位、假設、變項、操作性定義、文獻回顧

研究過程的梗概 (二)
第二階段:研究設計
考量邏輯安排和資料蒐集方法
決定並解釋抽樣方法、資料蒐集的來源和過程、測量、資料分析方法等
第三階段:資料蒐集
研究目標和設計會影響執行時是較結構化
在發現新觀點時是較彈性和可修正性

研究過程的梗概 (三)
第四階段:資料處理
無論是量性或質性資料,都需要分類、編碼,使資料容易解釋
第五階段:資料分析
資料經過巧妙處理以幫助回答研究問題

研究過程的梗概 (四)
第六階段:解釋研究發現
沒有任何一個方法可以使我們毋須對研究發現的意義進行判斷
第七階段: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上的內容幾乎包括上述研究過程的各個階段

圖示研究過程
《社會工作研究法》。Rubin & Babbie。五南出版社,台灣。第118頁。
研究計劃書
研究計劃書通常包括:
研究問題或研究標的
概念架構
文獻回顧
抽樣過程
測量
設計和資料蒐集方法
資料分析計劃
時程表
預算
詳見第二十二章

選擇主題和研究問題
選擇主題的原動力
個人的好奇心和興趣、解決社會矛盾的需求……
它是公共行政研究嗎?
將研究主題縮小為研究問題
研究主題是個廣泛的起始點,需要縮小為研究問題
研究主題包含許多不同的研究問題
縮小研究主題的判斷準則
個人興趣
研究問題的答案應與公共行政有重要潛在的關聯性

好的研究問題的特質
研究問題必須縮小範圍且是疑問句
須以能被可觀察的證據回答的方式提出
研究對公共行政或政策有明確的意義和效用
應該要有一個以上的可能答案
可行性
影響因素:研究範圍、所需時間、財務成本、倫理考量、他人合作等
由文獻回顧發展出的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
社會科學研究有許多目的,最基本和有用的目的是探索、描述、解釋、評鑑
研究可以有不僅一個目的

探索
許多社會科學研究是要提供對某主題的初步了解 --- 即要探索某主題
研究者是檢視新的興趣
研究主題是新穎且相關研究貧乏
試圖測試更仔細研究的可行性或發展更仔細研究的方法
探索性研究在學術界中非常有價值
主要缺點:很少對研究問題提出讓人滿意的答案,只能給予提示及建議

描述
描述情境及事件
例如 : 澳門人口普查
在量性研究中
描述的資料常較易量化,如年齡、收入等
量性描述研究重視客觀性、正確性及推論能力
在質性研究中
對現象及其深層意義作深厚的檢視
如環境、互動情形、意義、細節等

解釋
研究者要對所描述的情景及事件加以解釋
例如: 描述選民的投票意向,並解釋某些選民支持或反對某一政策的原因
評鑑
社會科學研究的評鑑包括了探索、描述、解釋
例如: 首先,對居民進行開放的探索性訪談,作為評鑑社區服務需求的第一步。然後,為了評鑑居民所陳述的問題及建議,需要進行描述性調查。最後,進行解釋性分析,嘗試解釋為何某些居民較會使用社區服務
評鑑性研究亦可以了解公共政策是否有效達到預定目標

時間面向
研究觀察可能是在一個時間點進行,也有能是有意地延長觀察時間
橫斷性研究
縱貫性研究
橫斷性研究
橫斷性研究:檢視及分析某一特定時間內的 現象的研究
例如:澳門的人口普查就是描述性目的的橫斷 性研究
縱貫性研究
縱貫性研究試圖描述長時間的過程變化並進行長期觀察
例如:針對特定議題進行長期分析
特殊的縱貫性研究方法
趨勢研究、世代研究、固定名單研究
缺點:花費大量時間、金錢和研究員﹔較難 執行﹔名單耗損

趨勢研究
研究一般母群體隨時間的改變
例如:比較澳門不同時期的人口普查,可以顯示澳門人口結構的變化
世代研究
檢視較特定的世代隨時間的改變
例如:以1980年20-25歲的人作為樣本,然後以1990年及2000年分別是30-35歲及40-45歲的人為調查樣本,詢問他們濫藥的情況。每次受訪者可能是不同的,但每個樣本都代表1980年時20-25歲濫藥者

固定名單研究
每次都是對同一組人進行調查
例如:以1980年20-25歲中的濫藥者作為樣本,然後在1990年及2000年調查訪問同一群濫藥者,詢問他們濫藥的情況。每次受訪者都是相同的
缺點:先前對受訪者的觀察可能會影響他們之後的言行

生態/區位謬誤
表面上分析單位是個體,但實際上觀察的卻是團體或其他集合體
例如:資料分析顯示選民平均年齡較大的選區支持率高於選民平均年齡較低的選區。如果我們認為年長的選民較年輕的選民支持投票案的話,我們就犯了生態/區位謬誤。因為問題在於我們以選區為分析單位,卻對選民做出結論


From - 陳卓華博士/Dr. Sunny Chan
Cwchan@ipm.edu.mo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