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research methods- lecture notes - week 1

第一章
科學研究與社會研究
流程
以實證為基礎的社會科學研究

科學的方法 - 了解世界的其中一種方法

了解世界的其他方法

非科學性的研究的缺點
//

以實證為基礎的社會科學研究
具批判性思維
發掘問題
認清潛在的信念與假設
獨立思考
了解如何尋找有關研究
了解有關研究的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
科學的方法 -了解世界的其中一種方法
科學方法 : 是一種探究的方法。試圖預防非 正式人類探究經常犯的錯誤。
關鍵特徵
對任何一件事物都持開放接受質疑的態度
將「知識」視為暫時性的以及可駁斥的
在系統及全面的觀察的基礎上尋找證據
追求觀察的客觀性
研究的重複測試

//
了解世界的其他方法 (一)
傳統
我們所知的大都是來自多數人的同意,而非個人的經驗
傳統不利於人類研究

權威
對新知識的接受度容易受到發現者的身份地位影響
權威能協助也能阻礙人類的探索

//
了解世界的其他方法 (二)
常識
常識含有邏輯推理的意思
「人盡皆知」的常識也可能有錯誤

大眾媒體
電視、報章雜誌、網絡
可能會被誤導、被記者的政治立場影響……
大眾媒體並非「真實地」報導事件,而是「建構」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非科學性的研究的缺點 (一)
不精確的觀察
我們隨意觀察事物,無法對所觀察的事物產生正確的判斷
科學的觀察是具有意識的行動,更仔細地觀察,幫助我們減少錯誤
測量工具(如電子秤、溫度計、問卷等)能避免不精確的觀察
例子 : 想了解自己的體重,測量工具卻是溫度計

//
非科學性的研究的缺點 (二)
過度概化
以少數資料推論至整體

避免過度概化化的方法
觀察大樣本
被其他研究者完全獨立的重複測試

//
非科學性的研究的缺點 (三)
選擇性的觀察
偏見,選擇自己想看的

若研究者陷於選擇性觀察時,則可能限制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預防選擇性觀察的方法
研究設計以大樣本及一些觀察作為研究結論的基礎
接納其他反駁你所做的結論的意見

//
非科學性的研究的缺點 (四)
事後假設
研究者在看了研究結果之後才提出假設

假設的本質是一個從理論導出來的預測,因此假設必須在「事實」與數據的前面

雖然事後假設具有極高的「假性預測力」,但研究者的能力根本無法得到驗證,研究的可信度不言而喻

//
非科學性的研究的缺點 (五)
自我涉入的了解
用以預測一個人因其地位或角色對於他人的說服(或相反意見)的態度

涉入受到個人、情境或其他特殊刺激的影響,感受到事物對己身的重要性和攸關性,進而對事物產生不同的關注程度

//
非科學性的研究的缺點 (六)
不合邏輯的歸因
不成熟的結論
用神秘的方式來解釋我們不清楚的事情
例子 : 賭徒的謬誤

過早歸結的探究
過於草率地停止尋找新的答案
即使對已非常確知的事物,我們仍需不斷探究修正
科學結論是具開放性,研究是無界限的

//
非科學性的研究的缺點 (七)

人性的錯誤
科學家也會陷入調查過程的陷阱中

科學的探究是盡量避免一般探究中常發生的錯誤


From - 陳卓華博士/Dr. Sunny Chan
Cwchan@ipm.edu.mo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